安徽师范大学
标题:
江西省八所重点校2018届高三四月联考
[打印本页]
作者:
喀喀喀2
时间:
2018-4-9 10:27
标题:
江西省八所重点校2018届高三四月联考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联考
语文试卷
2018.4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除却先秦不论,中国古代社会有三大转折。这转折的起点分别为魏晋、中唐、明中叶。社会转折的变化,也鲜明地表现在整个意识形态上,包括文艺领域和美的理想。。
就敦煌壁画来说,由中唐开始的这一转折也是很明白的。盛唐壁画中那些身躯高大的菩萨行列在中唐消失,更多是渲染“经变”;人物成为次要,着意描绘的是热闹繁复的场景,它们几乎占据了整个墙壁。到晚唐五代,这一点更为突出;“经变”种类增多,神像(人物)却愈发变少。色彩俗艳,由华贵而趋富丽,装饰风味日益浓厚。初盛唐圆润中带遒劲的线条、旋律,到这时变得纤纤秀柔,有时甚至有点草率了。
菩萨(神)小了,供养人(人)的形象却愈来愈大,有的身材和盛唐的菩萨差不多,个别的甚至超过。它们一如当时的上层贵族,盛装华服,并各按现实的尊卑长幼,顺序排列。如果说,以前还是人间的神化,那么现在凸出来的已是现实的人间——不过只是人间的上层罢了。很明白,人的现实生活这时显然比那些千篇一律、尽管华贵毕竟单调的“净土变”、“说法图”和幻想的西方极乐世界,对人们更富有吸引力,更感到有兴味。壁画开始真正走向现实:欢歌在今日,人世即天堂。
试看晚唐五代敦煌壁画中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宋国夫人出行图》,它们本是现实生活的写真,却涂抹在供养佛的庙堂石窟里,并且占有那么显赫的位置和面积。在中原,吴道子让位于周昉、张萱,专门的人物画家、山水花鸟画家在陆续出现。在敦煌,世俗场景大规模地侵入了佛国圣地,它实际标志着宗教艺术将彻底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
正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兴味的加浓,使壁画中的所谓“生活小景”在这一时期也愈发增多,虽然其中有些是为了配合佛教经文,许多却纯是与宗教无关的独立场景,它们表现了对真正的现实世俗生活的同一意兴。它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人世的生活战胜了天国的信仰,艺术的形象超过了宗教的教义。
禅宗在中唐以来盛行不已,压倒所有其他佛教宗派,则是这种情况的理论上的表现。哲学与艺术恰好并行。本来,从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到南朝佛学的形神之争,佛教以其细致思辨来俘虏门阀贵族这个当时中国文化的代表阶级,使他们愈钻愈深,乐而忘返。哲理的思辨竟在宗教的信仰中找到了丰富的课题,魏晋以来人生悲歌逐渐减少,代之以陶醉在这思辨与信仰相结合的独特意味之中。也因为这样,在信仰中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理性思辨,中国永远没有产生像印度教的梵天、湿婆之类极端神秘恐怖的观念和信仰。印度传来的反理性的迷狂故事,在现实生活稍有改变后就退出历史和艺术舞台。更进一步,在理论上终于出现了要求信仰与生活完全统一起来的禅宗。这样,结论自然就是,并不需要一种什么特殊对象的宗教信仰和特殊形体的偶像崇拜。正如宗教艺术将为世俗艺术所替代,宗教哲学包括禅宗也将为世俗哲学的宋儒所替代。宗教迷狂在中国逐渐走向衰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一切,当然又是以中国社会由中古进入近古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重要变动为现实基础的。
可见,把历时数百年之久的中国佛教艺术当作一个混沌的整体对待是不行的,重要的是历史的分析和具体的探索。从天上人间的强烈对照到它们之间的接近和谐,到完全合为一一体;由接受和发展宗教艺术到它的逐渐消亡,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复杂的过程,但艺术思潮和美的理想这种发展变化却完全是合乎规律性的。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注】经变:据佛经故事所做的绘画、雕刻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社会转折的变化会体现在社会的整个意识形态上,如就敦煌壁画而言,人物成为次要,着急描绘热闹繁复的场景,是中唐开始的社会转折变化之一。
B.晚唐五代时期的敦煌壁画中菩萨形象和供养的人的形象的大小有了很大变化,这说明佛教以前展现的是人间的神化,现在展现的是人间的上层。
C.中唐以后,敦煌壁画中出现了大量的世俗场景,他们侵入了之前的佛国圣地,这表明宗教艺术已最终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
D.人们对现实生活审美兴味的加浓,使禅宗压倒了其他佛教宗派,使壁画中所谓的“生活小景”愈发增多,它们纯是与宗教无关的独立场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从敦煌壁画中神像逐渐变小变少、经变种类增多等变化阐述人们对宗教和现实生活的看法的变化,并得出人们越来越看重现实生活的结论。
B.作者以《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为例,是为了说明世俗场景大规模的侵入了敦煌的佛国圣地。
C.中国人在宗教信仰中保持着一定的理性思辨,所以中国永远没有产生像印度教中的湿婆等极端神秘恐慌的观念和信仰。
D.作者以壁画的变化、禅宗的出现,从现实和理论两个方面论述中唐以来的社会转折变化,最后阐述对中国佛教艺术应当作历史的分析和具体的探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唐时的敦煌壁画比较注重渲染“经变”,到了晚唐五代时期,“经变”的种类增多,壁画装饰风味变浓,色彩变得俗艳。
B.敦煌壁画在中唐有了明显的变化,比如盛唐壁画中那些身躯高大的菩萨形象在此时消失,绘画手法也由初盛唐的圆润中带着遒劲变为纤秀甚至有点草率。
C.佛教的细致思辨使得当时中国文化的代表阶层门阀贵族越来越深地钻研佛教,哲理的思辨在宗教信仰中找到了丰富的课题。
D.中国社会由中古进入近古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重要变动影响了人们对佛教的态度,使得宗教迷狂在中国逐渐走向衰弱。
(二)文学文本阅读(本题共3分,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后园
萧红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
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放在同一的地方,总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
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你来找吧!”
祖父不怎样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一天闲着。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我会走了,我会跑了。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寸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园里,于是我也在后园里。
我小的时候,没有什么同伴,我是我母亲的第一个孩子。
我记事很早,在我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我的祖母用针刺过我的手指,所以我很不喜欢她。我家的窗子,都是四边糊纸,当中嵌着玻璃。祖母是有洁癖的,所以她屋的窗纸最白净。别人抱着把我一放在祖母的炕边上,我不加思索地就要往炕里边跑,跑到窗子那里,就伸出手去,手指一触到窗上,那纸窗像小鼓似的,嘭嘭地就破了。祖母若来追我的时候,我就越得意了,笑得拍着手,跳着脚的。
有一天祖母看我来了,她拿了一个大针就到窗子外边去等我去了。我刚一伸出手去,手指就痛得厉害。我就叫起来了。那就是祖母用针刺了我。
祖父一天到晚是闲着的,祖母什么工作也不分配给他。只有一件事,就是祖母的地榇【注】上的摆设,有一套锡器,却总是祖父擦的。每当祖父一擦的时候,我就不高兴,一方面是不能领着我到后园里去玩了,另一方面祖父因此常常挨骂,祖母骂他懒,骂他擦得不干净。
祖母一骂祖父,我就拉着祖父的手往外边走,一边说:“我们后园里去吧。”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
决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
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休息好了又是跑。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选自《呼兰河传》,有删节)
【注】榇:chèn,棺材。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呼兰河传》是一篇自叙传小说。萧红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多层面地展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忆,故事情节散淡,戏剧冲突性不大。
B.萧红的祖父很喜欢和小孩子开玩笑,比如那个摘帽、藏帽的游戏,他老是把帽子藏在同一个地方,小孩子都玩厌烦了,他却自得其乐,浑然不觉。
C.这篇小说的叙事表层,采用的是儿童视角,但在其深层,却是萧红的成人视角。这一成人视角会在作品中情不自禁地发议论,流露真情实感。
D.小说的主要环境是“后园”,它既是作者童年玩乐的场所,同时也是白由、安全和开阔的心灵家园的象征,是作者早年记忆中不可割舍的部分。
5.文本截取了哪几个与祖父相关的场景?分别表现了祖父怎样的形象?(5分)
6.文中两处划线句中都有“寂寞”一词,导致“寂寞”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别作出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中新闻1月21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全国入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虽比2016年小幅减少,但明显高于“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1644万人的水平,是2000年以来历史第二高值。
李希如表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总量明显增加。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后,近两年我国出生人口明显增加。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査结果显示,2016年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分别为1786万人和1723万人,比“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的“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人数分别多出142万人和79万人:出生率分别为12.95‰和12.43‰,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分别提高了0.84和0.32个千分点。2017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一孩出生数量下降较多。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二孩出生数量继续增加,占比超超过50%,2017年是我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政策效果完整显现的第一年。受政策效应影响,2016年二孩出生数量大幅上升,明显高于“十二五”时期平均水平,2017年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个百百分点。
李希如分析,“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促进我人口均衡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2017年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16年减少100万人,其中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近600万人。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呈现不断推迟的趋势,妇女生育意愿也有所下降。在上述因素影响下,2017年一孩出生人数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249万人。总的来看,“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二孩出生人数的明显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材料二:
2016年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比上一年増加131万人,是我国自2000年以来新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原因是,许多非独夫妇过去虽然想生二孩,但政策不允许,因此这些夫妇以前被压抑的二孩生育意愿都集中在政策放开的初期释放出来。2017年出生人口减少,预示着二孩生育高峰已经过去。未来几年,我国的出生人口将持续减少。
近年,人口变化以湖北省为例,见图(由下至上分别是自然增长率、死亡率、出生率):
数据来源:湖北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
近年来湖北省男、女性别比例表(柱状图左为男性;右为女性):
数据来源:湖北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四: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对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一个规律性的结论:20年前的人口增长率决定20年后的经济增长率。在人口因战争、饥荒、瘟疫、政府干预等波动剧烈的情况下,20年前人口增长是上行的,就推动20年后经济增长上行,反之导致经济下行。“这是因为人口在20年后进入劳动年龄,其数量的多少直接增加或减少劳动力供给:然后他们开始结婚生子、买房或者租房,扩大消费,还进行创业和创新等等。这批人口的数量对于经济发展有着直接、重大的影响。”
人口统计学者黄文政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综合世界中高收入国家的情况,政府的教育投入一般占GDP的5%,而养老支出占15%。因此,从公平来看,政府对每个小孩应该补贴人均收入的10%才足以补偿养育家庭对社会的付出。他引用了1月9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报道,日本小镇Nagicho在推出生育补贴等鼓励生育播施后,生育率从1.4提高到2.8。
国家卫计委指导司负责人也表示,生育意愿低迷的原困主要是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等等。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综合材料一、二可知,一孩出生数下降致2017年出生人口比上年减少,但“全面两孩”政策的效果依然继续显现。
B.由材料二、三的表格内容可知,生育政策的变化对人口出生率有很大影响,出生人口的增加有利于改善男女性别比。
C.材料二可见“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湖北省出生人口明显增加,2017年更是达到12.6%人口出生率,与2012年相比显著提高。
D.综合材料二、四可知,人口增长率决定经济增长率,未来几年我国的出生人口将持续减少,经济增长将持续下行,学者们的相关呼吁业已引起了官方的关注。
8.根据以上四则材料,下列表述或推论不合理的两项是(4分)( )( )
A.“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总量明显增加,2017年是“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政策效果完整显现的第一年。
B.据材料二曲线图可知“全面两孩”政策对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死亡率几乎没有影响,但确实可以大量提升人口出生率。
C.据材料二、四可知,近年人口死亡率的增加表明我国面临着沉重的老化社会问题,国家应当大力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托育服务的健全,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
D.由材料四可知,国家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提高生育补贴,相关税收政策的支持会有利于人口出生率的增加。
E.据材料三、四可知,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妇女生育意愿低迷的原因主要是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等等。两者关系相辅相成,联系紧密。
9.请给材料一的新闻内容,拟写该则新闻的“导语”部分,不超过100字。(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吕公弼)荐安礼于朝,神宗召对,欲骤用之。安石当国,辞,以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他日得见,命之坐,有司言八品官无赐坐者,特命之。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州,召为开封府判官。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帝甚乡纳。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教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触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帝曰:“朕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
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书揭于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昔秦内史廖从容俎豆,以夺由余之谋,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
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虏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ト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元祐中,加资政殿学士,历扬、青、蔡三州。又为御史言,失学上,移舒州。绍圣初,还职,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苦风痹,卧帐中决事,下不敢欺。卒,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朕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B.朕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C.朕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D.朕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11.下列対文加点词话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登科,也称登第。一般考中进士以上就可称登科。但民间有“大小登科”的说法,而结婚被称为“小登科”。
B.八品,古代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正八品是第十五级。宋代秘书郎、著作佐郎、国子博士等都属于八品官。
C.起居注,记录古代帝王和皇子后妃的言行。从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文中指祭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安礼才华出众。由于当时是哥哥王安石执政,他主动推辞了皇帝的任命,只担任了小小的八品官。但他关于国家大事的见解却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B.王安礼为人正直。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下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却坦然向皇帝进谏,请求宽赦苏轼,不要因言治罪。
C.王安礼善于断案。他的的前任审理得不十分妥当的案子,王安礼都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县上九个邑的的囚室都空了。
D.王安礼敢于进谏。他用文王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的尸骨的例子,劝说皇帝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诏令。皇帝听从了他的意。
13.把文中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1)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帝甚乡納。(5分)
(2)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十五从军征
(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热,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释】阿: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突:洞穴。旅:野的。持:用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素:满怀希望一希望落空一彻底失望一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E.此诗与《采薇》同为战争题材的诗作,都表达了归途中急切、担优以及回家后发现家中物是人非的哀伤之情。
15.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下列空缺处的句子。(5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提示一个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诗人在高峻的山峰上,用手抚胸,对天长叹的情状。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奋发有为,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②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那片层层叠叠的绿,秀色可餐。
③中国画独特表现方式中“书画同源”的要求决定了写意画的表现方式是用“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治春秋笔法,把深邃的意境呈现出来。
④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
⑤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社会有序进步,民生不断改善,就必须反对坐而论道和力戒浮躁冒进,而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传统。
⑥高盛认为,银行业对民间资本的潜在开发对行业利好,因为此举意味着对中小企业、消费者、民营企业的服务将有所改善,长此以往,将有助于促进行业竞争。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迟子建的长篇新作《群山之巅》,她又回到了她钟爱的北国小镇,野花、松鼠、白云、雪地,这些迟子建喜爱的意象都一一在小说中出现。
B.相识十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的老友,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份默契;他们讨论的不是家长里短、八卦新闻,而是《海南文学》上刊发的首首诗歌、短文。
C.来自全球许多国家的年轻人在被问及对当今中国的印象时,频繁提及网购、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被冠以“新四大发明”的称号。
D.在他带领过的14万余人次农民工中,300多人成为建筑骨干,秦松山、游宗军、韩天文等26人获得省、市建设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19.下面的文稿在表达上得体的一项是(3分)( )
通告
为保障春节期间用电通畅,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关事宜公告①如下:
维护将于2018年2月8日6时至12日20时施工②,涉及范围:东到滨江大道,西到钟灵街,南至毓秀路,北至祥和路。
对维护工作给贵用户③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④。请予以理解和支持。
如有疑问,欢迎垂询⑤。
2018年2月7日⑥
大渝区电力公司⑦
A.①⑤ B.②⑥ C.③⑤ D.④⑦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字。(6分)
一般说来,诗与词在意境上有相似相通之处,也有相反、不同的地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但也有时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换句话说, ,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 。
21.下面是关于“微信对生活的影响”的调查表,请据此写出调查结论,并对微信用户提出一条具体建议。(结论和建议均不超过25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代知名人文学者刘再复说,孔夫子是中国最可怜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命运可谓变化多端,时而是圣人,时而是罪人;时而是真君子,时而是“巧伪人”;时而是文曲星,时而是“落水狗”;时而是王者师,时而是“丧家犬”。
对于孔子的命运,一直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孔子是无辜的,孔子只不过被后人利用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为什么偏偏是孔子被利用了?一定与孔子思想学说中的某些缺陷相关。
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论语》中的相关内容,就上述分歧谈谈自己的理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含意和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联考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选A。解析:B选项原文指的是敦煌壁画中体现出来的特点,而不是佛教体现出来的特点;C项原文“宗教艺术将彻底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D项原文是“虽然其中有些是为了配合佛教经文,许多却纯是与宗教无关的独立场景”。)
2.(选D作者阐述中唐的社会转折变化理论层面应该是“禅宗在中唐以来盛行不已”。)
3.(选B。解析原文“到这时变得纤纤秀柔,有时甚至有点草率了”的“这时”指的是晚唐五代,而非中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B.“小孩子都玩厌烦了”——于文无据
5.祖父与孩子们藏帽逗乐----表现祖父的和蔼可亲与孩子气;祖父常常挨祖母的骂----表现祖父的好脾气;我与祖父戴花逗乐——表现祖父对作者的宠爱、性情的温和与内心的温暖。(答对1点2分,答对两点4分,三点全对满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1)第一处“寂寞”主体是祖父,原因是:祖父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很闲:“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天闲着”;祖父性情与旁人不同,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内心温暖充满爱,却无人理解:“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可以和祖父有共同的事情和爱好。(2)第二处“寂寞”主体是“我”,原因是:“我”作为一个孩子无处可玩,无处可去,难免感到无趣无聊;“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对宽广世界、温暖鲜活生活的眷恋,一旦不能有便觉寂寞。以成人视角来看,儿时的后园、儿时的祖父和儿时的“我”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了“我”对抗童年孤寂的屏障,是“我儿时心灵温暖的来源;“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现在这三者无法融为一体,造成了“我”内心的寂寞。(一点2分。答到3点即满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7.选D。原文为“20年前的人口增长率决定20年后的经济增长率。”并非近指中国经济增长将持续下行。
8.选BE。B.由图可知对人口自然出生率有影响。E.数据未体现严重失衡,新政使得男女比例更加合理。(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4分。)
9.参考:近日,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司长李希如表示,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是2000年以来历史第二高值。特别是二孩出生人数比2016年明显增加,比重继续上升,“全面两孩”政策效果持续显现。(评分注意新闻文体导语的写作要求)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B
11.C起居注不记录皇子后妃言行。
12.C因室都空了是因为王安礼处理案件雷厉风行,将之前滞留的案件都处理完了。并不是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
13.(1)(王安礼)曾与开封府尹一起向皇上奏事,奏事完后,皇上单独留下王安礼,拿一些国家大事来询问向他,对他的意见,皇上很赏识,并加以采纳。(“访以天下事”状语后置,“访”、“乡纳”各1分,大意2分)
(2)现在安礼勤勉治政,使远方异域惊叹,这与古人相比都毫不逊色。(“勤吏事”1分,“骇”使动用法1分,“殊邻”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王安礼字和甫,是王安石的弟弟。很年轻的时候即中进士,受到河东唐介的征召。吕公弼向朝廷推荐王安礼,神宗召王安礼应对后,想马上任用他。这时是王安石执政,他即推辞了,被任为著作郎、崇文院校书。有一天神宗遇见他,命他坐下,有关官员说八品官没有赐座的,皇上即特别地赐给他座。迁任直集贤院,出任知润州、湖州,又召回任开封府判官。曾与开封府尹一起向皇上奏事,奏事完后,皇上单独留下王安礼,拿一些国家大事来询问向他,对他的意见,皇上很赏识,并加以采纳。入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下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则坦然地说:“自古以来胸怀大度的君主,是不会因别人的言语有什么不当而治他的罪的。苏轼以他的才干自发奋起,认为爵位可以很快得到,而现在却仍然这样碌碌无为,他的心中不能没有抱怨。今天如果按理治他的罪,我担心以后人们会说陛下不能容纳人哪。”神宗说:“我本来就不会深责他,现在既然你为他求情,我就宽赦他。你出去之后,不要把这事说出去了,苏轼刚引起众人的怨恨,我恐怕有人会拿这件事来害你。”李定、张璪都要王安礼不要解救苏轼,王安礼没有答应,因此苏轼只受到轻微的处罚。
以翰林学士身份知开封府,在职位上,他雷厉风行,只要有事他马上处理,从不拖拉。他的前任审理得不十分妥当的案子,以及立案后没有处理的案子很多,牵涉到几万人。王安礼接手处理,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县十九个邑的囚室都空了。审理案件的情况公布于府衙门前,辽的使者从府衙前经过看到了,对王安礼夸奖不已。皇上听后高兴地说道:“春秋时秦国的内史廖从容地祭祀,破坏了由余的阴谋。现在安礼勤勉治政,使远方异城震动,这与古人相比都毫不逊色。“于是特别提升了王安礼一级。”
皇上多次死去皇子,太史说民间墓地隔京城太近了,所以不利于皇朝的后代,诏令他们将墓地都改迁,计有数十万座,群情汹汹,对此很不满。王安礼上奏说:“文王占卜说要传世三十年,他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的尸骨,而没有听说他为了利其后代而要迁移百姓墓地的事。”皇上即诏令停止搬迁。
过了很久,御史张汝贤上书弹劾王安礼,王安礼被贬出,以端明殿学士身份知江宁府,张汝贤也被罢免。元祐年间,加王安礼资政殿学士衔,历知扬、青、蔡三州。又被御史弹劾,失掉学士衔,移任知舒州。绍圣初年,恢复原职,知水兴军。绍圣二年(1095),知太原府。得风寒病,四肢麻木不能行走,只得卧床办公,但下面的人都不敢欺瞒他。去世时,六十二岁,赠他为右银青光禄大夫。
(二)古代诗阅读
14.BE。B:“侧面写出”不正确,这四句是直接描写老兵家园的荒凉景象;E:“都表达了回家后发现家中物是人非的哀伤之情”错,《采薇》只描写了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想,(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15.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孤苦无依、内心哀伤;春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谁,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每点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以手抚膺坐长叹(每空1分,有添字、漏字、改字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C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人年龄正处于旺盛、强壮之际。不能用来形容“身强力壮的青年”形容对象不当;秀色可餐:美丽的容貌秀丽的景色好像可以当饭吃,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或景色非常美,让人迷恋忘情,无误,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此处工不合语境。焚琴煮鹤: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使用正确。
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无误。长此以往:多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感情色彩不当。
18.D(A暗换主语,应改为:在迟子建的长篇新作《群山之巅》中,她又回到了她钟爱的北国小镇,……;B“首首诗歌、短文”搭配不当,应改为“首首诗歌、篇篇短文”;C项,成分残缺,“被冠以“前加主语“网购、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
19.A解析:“维护施工”改为“维护……,展开”或“维护……进行“或“我公司……施工”;“贵用户”改为“您”或“各位用户”或删去“贵”字;“不安”改为“歉意”;与应交换位置。
20.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在诗里能表达出来。(每恰当补写一句2分)
21.结论:微信对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中利大于弊。(答到3分)
建议:(能就其中弊端提出具体建议即可)(2分)
示例1:合理使有微信,不要沉迷其中;
示例2:与朋友微信热聊的同时,不要忽视身边人。
四、写作
22.略。
最新试题仓库
(每日更新)
2018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
(戳此)
成都实验高中2015级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
(戳此)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8届高三期中考试
(戳此)
宁夏育才中学学益校区2018学年高一下学开学考试
(戳此)
部编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4(word版共5套)
(戳此)
部编1-6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戳此)
部编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有答案)
(戳此)
河南省中原名校(豫南九校)2018届高三第六次质量考评
安徽省安庆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二模)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二)
最新部编版小学4-6年级四五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校A卷(附答案)
部编初一七年级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1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各2套
部编初一七年级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2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各2套
部编版语文初一七年级初二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和答案(各2套)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八次月考
(戳此)
内蒙古包头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戳此)
天津十二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下毕业班联考(一)
(戳此)
安徽滁州民办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第一次联考
(戳此)
最新部编版小学1-3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校A卷
(戳此)
2018中考模拟百校联考语文试题(附广东中考模拟)
(戳此)
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2
(戳此)
江苏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戳此)
青岛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质检
(戳此)
湖北襄阳重点优质高中2018届高三联考
(戳此)
宁夏育才中学学益校区2018学年高二下开学考试
(戳此)
部编版1-6年级下册语文看拼音写汉字练习
(戳此)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1(word版共5套)
(戳此)
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2套卷)
(戳此)
全国100所名校2018届高三模拟示范卷(四)
(戳此)
江苏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戳此)
辽宁凌源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一模抽考
(戳此)
吉林长春2018届高三质量监测(二)
(戳此)
云南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上二次月考
(戳此)
部编版人教版1-6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戳此)
2018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详细解析)
(戳此)
部编七年级、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阅读训练+看图写话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每课一练(25页)
江西九校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
(戳此)
河北邯郸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
(戳此)
陕西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二模
(戳此)
河南南阳一中2018届高三第九次周考
(戳此)
北京海淀101学校2017-2018高二上期末考
(戳此)
湖北八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戳此)
合肥2018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戳此)
江西2018届高三六校联考
(戳此)
湖南新化县一中2017-2018高二下入学考
(戳此)
安徽亳州2017-2018一学期末高二质检
(戳此)
河北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七调考试
(戳此)
2018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01【新课标Ⅰ卷】
(戳此)
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
(戳此)
福建龙岩市2018届高三2月教学质检
(戳此)
黑龙江佳木斯一中2018届高三第七次调研
(戳此)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戳此)
太原五中等五省六校(K12联盟)2018届期末联考
(戳此)
山东省济南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戳此)
大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双基测试
(戳此)
四川什邡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戳此)
河北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次模拟
(戳此)
word版:2018年广州一模语文
(戳此)
云南师范大学附中2018届高三第七次月考
(戳此)
天一大联考2018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
(戳此)
华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综合测试(三)
(戳此)
河北邢台市一中2018学年高一下开学考试
(戳此)
河北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下开学考试
(戳此)
湖南怀化市2017年下高二新博览大联考
(戳此)
湖南醴陵二中2018学年高二上第四次月考
(戳此)
word版:2018年广东省高考一模语文
(戳此)
山东日照市2018届高三下一模
(戳此)
四川2018届高三春季诊断性测试
(戳此)
南昌市2018届高三一模
(戳此)
山西太原市2018届高三一模拟
(戳此)
2018年广东省高考一模语文试题与答案
(戳此)
广东江门二中2018学年高二下
(戳此)
湖南长郡中学2018学年高二下开学考试
(戳此)
山东淄博实验中学、第五中学、高青一中2018高二上末
(戳此)
湖南双峰县一中2018学年高二下开学考试
(戳此)
2018广州市高考语文一模
(戳此)
佛山顺德区2018高三下学情调研
(戳此)
郑州一中2018学年高一下入学考试
(戳此)
江西新余市四中2018学年高二下期开学考试
(戳此)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8学年度上12月份月考(戳此)
江苏赣榆一中2018学年二学期初学情检测
(戳此)
湖北襄阳市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调研
(戳此)
四川南充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3月)诊断性考试
(戳此)
湖北省七市(州)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
(戳此)
北京人大附中2018届高三内部特供卷(一)(戳此)
湖南衡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
(戳此)
福建泉州市2018届高三下质检3月
(戳此)
河北定州中学2018届高三下开学考试
(戳此)
广西桂林贺州崇左三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调研
(戳此)
福建厦门一中2018届高三下市质检模拟二
(戳此)
山东省菏泽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戳此)
辽宁省抚顺市2018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考试
(戳此)
河北石家庄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戳此)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七
(戳此)
福建漳州2018届高三下第二次调研3月
(戳此)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高三第二次联考
(戳此)
石家庄2018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检(一)
(戳此)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高三第二次联考
(戳此)
2018年江苏高考全真模拟试卷(一)
(戳此)
清华附中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 语文
(戳此)
厦门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
(戳此)
浙江省温州市2018届高三适应性测试(二模
(戳此)
河南省太康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二次月考
(戳此)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8届高三上二次周练
(戳此)
广东七校中山一中仲元中学等2018高二3月联考
(戳此)
福州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3月)语文
(戳此)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戳此)
湖北黄冈市八市2018届3月联考 语文
(戳此)
广东重点中中学六校联盟2018 高三第三次联考
(戳此)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
(戳此)
甘肃省兰州市2018届高三一诊语文试题
(戳此)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三次周考语文
(戳此)
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18高三上期末四校联考
(戳此)
江西三省十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联考
(戳此)
山西孝义市2018届高三下名校最新模拟(一)
(戳此)
2018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一)
(戳此)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六)
(戳此)
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全国统一联合模拟考试
(戳此)
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试
(戳此)
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戳此)
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
(戳此)
湖北2018届高三毕业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戳此)
武汉市2018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语文(戳此)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戳此)
深圳2018届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戳此)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二检
(戳此)
太原五中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
(戳此)
山西45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戳此)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下3月考语文
(戳此)
河北石家庄2018届高三教学质检(二)语文
(戳此)
东北三省三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
(戳此)
安徽江南十校2018届高三3月质检语文
(戳此)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戳此)
河北省承德市2017/18上高二第一次月考
(戳此)
2018学年顺德区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戳此)
湖北黄冈中学2018学年高二年级9月月考语文
(戳此)
河南郑州一中2018高三一轮复习测试(三)
(戳此)
成都龙泉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
(戳此)
福建三明北大附校2018高三上第一次周考
(戳此)
江西省红色七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
(戳此)
广东普宁二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
(戳此)
江西南城一中2018届高三上第一次质检(戳此)
山西孝义2018届高三上入学摸底考试
(戳此)
本文由公众号“语文试题与作文”(ID:stzuowen)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收看!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免费关注本号
作者:
mikeshinoda
时间:
2018-4-13 07:31
我飘过
欢迎光临 安徽师范大学 (http://www.mamayuji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